作者:hanli |
表情:
 |
性别: 保密
发贴: 0
经验: 2563
注册时间: 汉元2221[乙未]年四月十二日(2015-05-29)23:12
|
|
社日,顾名思义是以社祀活动为中心内容的节日。社为土地神,《说文》:“社,地主也。”《礼记》:“社,祭土。”社祭发端于先民对土地的崇敬与膜拜。 社日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盛大节日。它起源于周代,初兴于秦汉,传承于魏晋南北朝,兴盛于唐宋,衰微于元明清。社日在中国历史上传承达数千年之久,可谓最古最普遍之佳节。
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。在充满自然信仰的上古时代,从土地中讨生活的先民,很容易对土地生发万物的功用作出神秘的理解,将土地神化,既然土地有灵,就需礼敬献祭。
社稷在周代即被奉为国家主神,列入祀典,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,并将祭祀活动做了系统的安排。
秦汉时期,社日有了进一步发展,为适应春祈秋报的需要,形成了春社与秋社两个社日,“春祭社以祈膏雨,望五谷丰熟;秋祭社以百谷丰稔,所以报功”。汉代以后,社日时间虽出现过几次变化,后确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(春分前后),立秋后第五个戊日(秋分前后)。社日已成为民众生活中的重大节日,上层社会的社祀活动庄严、隆重,祭品丰厚,而民间社祀则简朴,随意。但比较起来,真正能体验到社日欢乐的还是民间社会。即使在穷乡僻壤,社日亦是民众快乐的节日,社日,村邻纠集,准备社猪、社酒,在社树下搭起供台,祭祀社神,然后分享祭肉,百家共度社日。
唐宋时期,社日达到全盛状态,社日的欢愉成为唐宋社会富庶太平的标识。从众多唐宋文人生动咏唱中,我们在千年之后仍能感受到当时社日气氛的浓烈。社日是妇女儿童的节日,在社日,勤劳的妇女有了难得的闲暇,“今朝社日停针线,起向朱樱树下行。”诗人韩愈在社日中寻找到了身心的快乐,“愿为同社人,鸡豚宴春秋,”可见社日的吸引力。
社日是民众的假日,无论男女老少尽享社日欢愉,“共向田头乐社神”的娱乐狂欢成为社节的主题。社日体现了村社(里社)成员的原始的民主意识及公正原则,义务与权利互为补偿,只有在社日中尽力提供了自己的义务,他才能分享社神赐给的福分。
社日活动是被元代的统治者为防汉人结社反抗而禁止,于是明清以后逐渐中落……甚至快被遗忘了。
社日是传统佳节中起源最早的节日之一,它在中国节日文化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。由于社日贴近村民生活,适应着地方文化特性,因此,无论是社日祭祀,还是社日娱乐,都有形无形地表现或强调这一文化特性,强化了社区传统。 对今天,我们应大力宣传恢复社日这个节日,以强化了社区传统,增进了民众之间的情感联系,促进社会和谐,并号召民众一起来保护土地资源。
|
签名:
|
|